文件通知: · 关于开展2023年辽宁省和沈阳市统战理论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3/04/06      · 关于举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的通知    2023/01/05      · 关于举办第三届沈阳工业大学校园网络文化节的通知    2022/09/22      · 关于开展2022年“兴辽英才计划”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举荐遴选工作的通知    2022/09/16      · 关于开展2022年学术道德建设征文活动的通知    2022/09/14
 
 
 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职责 
 理论学习 
 公告通知 
 规章制度 
 媒体工大 
 统战工作 
 电子校报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正文
我们都有一个家 名字叫工大——沈阳工业大学“家”文化建设综述
2018-07-17 15:56  

  很多人都读过那篇著名的课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文中“一人有事,万人相助,舍己为人不余遗力;一处有难,八方支援,颗颗红心连在一起”的万里大救援让几代国人为之热血沸腾。就在本月,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在沈阳工业大学的校园中得以重现。
  为了救助“工大的孩子”——身患白血病的小永浩,众多师生、广大校友借助新媒体、朋友圈展开了一次七十二小时的爱心接力,不遗余力的转发相告,尽心竭力的募捐筹款,三天时间里,信息传播何止万里,百万善款顺利募齐,为小永浩打通了生命通道,重燃起希望火种。这是集体主义在新时代奏响的最强音,是万众一心合唱出的动人凯歌!相比外界对此事的纷纷点赞,工大人自己则由衷地感叹道:这次的爱心捐助,让我们看到了学校作为一个“家”在关键时刻所发挥出的强大力量,这样的家值得为之自豪,这样的家值得为之信赖,这样的家值得为之奋斗。
  大家口中所说的“强大力量”来自于新一任党委班子讲团结、做表率、勇担当、重实干,带领全体工大人开创出的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来自于“工大一家人”同心同向,互帮互助,以战友之谊并肩奋斗,以亲人之情携手共进,共同营造出的温馨和谐的家园氛围;来自于在工大“家”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广大教工、学生、校友出于对学校发自内心的感激与热爱,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反哺情怀。
  领头雁 守正初心促和谐
  俗话说“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回首学校近两年的发展,从每况愈下到欣欣向荣,师生们大都有一种“点石成金”的感觉,这“神奇”的变化究其根源就在于新一任党委全力打造团结和谐领导班子,以实际行动为学校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定调打样”,为学校发展的企稳回升、向上向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很多人都知道,校党委书记刘自康有一句口头语:“作为男人,说到就要做到。”上任至今,6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从听其言到观其行,“说到做到”的男子汉形象已经成为工大人对他的共同印象。有鉴于某些高校党政一把手之间因不团结产生的恶劣影响,刘自康多次明确表态,要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当好“班长”,全力支持校长依法依章依规推进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两年来,他与校长张铁岩相互支持,相互信任,随时随地沟通情况,主动征求对各自负责工作意见,做到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两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在工作中培养出了战友一般的情感。“黄金搭档”已经成为工大人对书记校长的一致口碑,而同在校部工作的机关干部则更亲切地称他们为“铁哥们”。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十二届党委二次全会上,刘自康对全体党委委员提了三点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带头讲团结促和谐,确保心凝力聚、同向同行”。两位一把手率先打了样,其他班子成员自然“见贤思齐”。如今,勾心斗角的人少了,相互补台的人多了;站着看的人少了,扑下身子干的人多了;挑毛病说风凉话的人少了,想实招干实事的人多了;避重就轻打太极的人少了,迎难而上挑重担的人多了。有的校领导由衷地说:“在如此团结和谐的氛围里做事,再不用为揣摩一把手意图而烦恼,就算是一年干了三年的活儿,也不会觉得累。”
  齐心似铁,其利断金。团结产生的战斗力,很快显现了出来。在新一任党委班子的带领下,一直以来困扰沈阳工业大学的三大历史遗留问题迎刃而解,各项内涵建设指标同比实现大幅度提升,有效遏制了沈阳工业大学排名持续下滑的势头,企稳回升,向上向好的趋势日益显现。这一切都让大家清楚地意识到,可怕的不是摆在面前的难题,而是藏在心里的分歧,只要团结一致,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头雁效应”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带动了广大中层干部及全校教职工。一时间,各单位、各部门争当振兴工大的“排头兵”,不为不干找借口,只为干好想办法,你追我赶的劲头儿令校园里充满了火一样的激情。
  曾记否,工大校园里“不睡觉”的110,在去年某日的凌晨两点,正是他们将B1宿舍里突发急病的那位女同学用巡逻车及时送医,让急性阑尾炎在深夜发病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消弭于无形;曾记否,校园环路上招手即停的“小公交”,一趟又一趟画着同心圆,周而往返接送着赶去上课的同学、遇到急事的老师;曾记否,教学楼里仿佛一夜之间出现的1140个考研存物箱,有条不紊地循环利用,化解了考研占座的乱象,消除了因此带来的矛盾龃龉;曾记否,那令教师们惊喜不已的特色早餐,以往因家远路堵,为了赶上第一堂课而不得不放弃吃早饭或者胡乱对付一口的老师们,终于可以坐在食堂里吃到健康丰盛的饭菜,大家兜里的胃药少了,脸上的笑容多了;曾记否,“数字化校园财务办公平台”的顺利启用,让以往校部早上刚一开门人群便蜂拥而进直奔财务处的“壮观”场面不见了,“办事不怕难,报销却头疼”的怪现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从容的脚步和舒畅的心情……像这样的“贴心事”不胜枚举,在校园里随便找个老师或同学,请他谈谈这两年学校的可喜变化,或许一堂课的时间也说不完。但有一句话是他们一定会说的:“这样的工大——我喜欢!”
  “领导带头树标杆,我们必须紧跟上。”这朴实的话语来自某职能部门的一位中层干部,语不惊人却启人深思,“事情看似小,只要涉及到群众利益就不小,就值得加班加点尽快办好。我们都是师生的服务员,应该用勤奋与汗水换取师生的满意,让师生的满意转化成和谐校园的不竭动力,相信工大一定会更好!”
  同心圆 众人拾柴铸大爱
  团结产生力量,和谐激发共鸣,更何况还有“家”的氛围催人奋进。工大不会忘记,在2017年初,新一任党委以一句响亮的口号吹响了开年的号角:“情系咱工大,认同咱工大,建设咱工大,振兴咱工大!”这句口号登在校报上、放在广播里、写在电子屏上、转在朋友圈中,引发了师生的广泛热议。很多人都说,这个“咱”字看起来“土”,念起来却无比亲切,只要一想到“咱工大”,心里马上热乎乎的,为工大做的事就是为咱自己做的,振兴工大就是振兴咱的家,还有什么理由不用心不卖力呢?
  水到渠成日,正是顺水推舟时。“家”文化建设便是从那时起,被首次提到工大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地位,“工大是每一个工大人共同的家”这个理念从此渐渐深入人心,让广大师生员工真真切切感觉到学校就是个大家庭,从学校事业的发展当中有获得感、有幸福感。家的感觉逐渐汇聚成 “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磅礴力量,在校园中激荡出阵阵回响,催生出累累硕果。
  作为新时代的第一届毕业生,有一堂课,同学们注定记忆深刻,因为那是他们在沈阳工业大学上的最后一课。党委书记刘自康特意将毕业典礼的时间从散了零落了的“6·30”改成了留爱到永久的“6·29”,一日之隔,情深意重,让学生和家长都感到了发自内心的温暖。在毕业典礼上,他对即将毕业的同学再三叮嘱,“莫忘一段纯真的情,莫负一份迟来的爱,莫辱一个久违的字。”字里行间充满了如同家人长辈般的不舍与期望,文中少有华丽的词藻,却能深深打动人心,那些颇接地气的“金句”,还没等典礼结束,就已经在网上被转发了无数次。
  “这一番话将我与学校的心彻底连在了一起,从此千山万水走过,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沈阳还有我的另一个家。”一位来自海南的毕业生在转发这篇毕业致辞的同时,也写下了自己的感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没有教授职称和博导身份的刘书记以自己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历、真挚的情感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让工大的所有老师都深受触动,每个人都在思考如何为工大发展做些什么。”一位普通教师深有感触地说。
  “同学再见,校友再会”,这是“家”的真情流露,更是“家”与“家人”的郑重约定,今日你以母校为荣,明朝母校以你为骄。
  “骄子宴”与“迎心面”是沈阳工业大学的招牌菜,是一年一度送往迎来的“满汉全席”,它的食材中没有山珍海味,色香味也不如上品珍馐,但在工大的毕业生与新生心中,却是千金不易、终生难忘的一席盛宴。一字谓之曰“心”,骄子宴是校领导带领众多干部、老师连夜包制的,为的就是在第二天毕业典礼结束后,数千名毕业生都能吃到热气腾腾的饺子,让他们带着“家”的暖意踏上新的征程;迎心面虽然只是一碗“下车面”,却也并不简单,牛肉、青菜、西红柿,一样也不能少。愿你气壮如牛,愿你青出于蓝,愿你红似骄阳……只有亲人才会为你想得如此周到,这碗面的的确确让每个新生吃出了“家”的感觉。骄子宴上,迎心席间,除了一盘盘饺子一碗碗面,分明还有“情”的浓重,“士”的任重,“家”的厚重。香气与“家”味混在一起,才是毕生难忘的饕餮盛宴,难怪有那么多的同学将热泪合着浓汤一并咽下,把目光投向师长久久难离,让思绪陷入回忆难以自拔。
  回忆中有那位“雪中背影”兰大爷,68岁的他在风雪之夜默默拿起扫帚走出温暖的住室,开始为第二天上课的同学清出一条宽敞的道路。有几位同学偶然间发现了,跑出来要帮他一把,却被他撵了回去,“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你们的任务是上学,我把路淸好,你们明天安安全全去上课,我看着就高兴了。”兰大爷扫出的这条路上分明有家人的惦念。
  回忆中有那位“温情暖男”罗拥军,他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却始终如一地默默奉献着点点温情。陪遇到困难的同学“唠嗑”,帮同学调解寝室矛盾,提醒披衣下楼的同学“小心天凉”,还有那暖壶架上的“一排热水壶”,罗拥军几乎帮每个人都打过热水,有时一天就是几十壶。这一点一滴都记在A2宿舍楼同学们的心中。罗拥军打来的这壶水中分明有家人的疼爱。
  回忆中有那位“小燕子老师”赵薇,她在为广告学专业某班上最后一课时不忘送上惊喜,将藏有不同贴心寄语的刮刮卡送给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学生们从中刮出了满满的爱。“你们的人生列车,我陪着坐了几站,如今用这33张亲手制作的卡片挥手道别,为你们今后的人生送去寄语。”赵薇如是说。赵老师做的这张卡里分明有家人的寄望。
  回忆中有那位“纸条妹”刘包平,无意中打碎了水壶的她,担心做清洁的阿姨不小心划伤手,于是在垃圾袋外贴了纸条:“玻璃渣,请小心。您收拾的时候小心点。天凉了,您注意保暖。”在纸条的最后,加上了两颗心和一个笑脸。刘包平写的这句话里分明有家人的温暖。
  回忆中有那位“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李青山,他的职业格言是“一个也不能少”。为此他曾远赴甘肃,到一个内向消极的学生小林家中家访,通过细心了解,有针对性地为小林制订了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走出了人生低谷。小林毕业时,李青山为他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请他当了一次班级“主持人”,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李青山送的这份礼中分明有家人的关怀。
  回忆中有那次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草莓代言”,校领导在一次家访中发现,软件学院的李同学身患严重血友病,医药费的开支本就使这个农民家庭入不敷出,家产草莓的滞销更是如同雪上加霜。得知此事后,工大师生纷纷行动起来,为草莓写文案、找市场、做推销,发动亲朋好友都来买一份草莓尝一尝,很快滞销变成了热销、脱销,小李紧拧的眉头舒展开来。工大师生发起的这次代言中分明有家人的不离不弃。
  回忆中总有太多的难忘时刻,而就在毕业这一天,回忆依旧在不断堆积:有感人至深的毕业致辞,有再吃一口“工大饭”的骄子宴,有执手泪眼模糊的老师同窗,还有那浩浩荡荡的“教工车队”。以往的校门分别,如今直到十里长亭外,一路上还有叮咛与祝福相伴,推开老师的车门,这才仿佛真正离开了工大的校门。“越是临近毕业,越是感到害怕。”一位大四女生说,“最怕的就是最后一个离开,那份孤独实在难当。可如今我不担心了,老师开车送我到火车站,就像四年前父母把我送到工大一样,心中只有无限暖意。”
  让人们感到无比温暖的还有几天后的那次“爱心接力”。 孙自强和应彩虹老师的爱子小永浩被确诊为白血病后,工大人纷纷伸出援手,党委书记刘自康不仅连夜打电话安排帮助,而且还与校长张铁岩带头分别捐助了2000元,校工会等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发出了爱的倡议,党委组织部在党员干部中发动了爱的捐助。校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在校师生、海内外校友纷纷慷慨解囊,上海校友会组织校友捐助万元善款,一对退休老教授夫妻拿出了四万元的积蓄,就连上文中提到的那位身患血友病的小李同学,也坚持请辅导员老师送来自己的心意。爱在一次次传递中被放大,在一次次接力中被延伸,在一次次奉献中被铸就。是的,工大不仅有大楼,有大师,还有如山般的大爱,这才是一所大学应有的样子。
  厄患重病的小永浩是不幸的,但他也是幸运的,在他的身边,不仅有爸爸妈妈日夜陪伴,还有一颗颗工大人的美好心灵在时刻守护。得知工大人集体行动起来,为自家的孩子筹集治疗费用,孙老师与妻子感极而泣,他们拉着孩子的手轻轻地说:“这回我们不怕了,家里人来了。”入夜,孙老师伏案写着给全校师生的感谢信,他提笔良久,在信中郑重地写了这样一句话:
  “选择工大,此生无悔!”
  工大号 扬帆奋进新时代
  在“家”文化征文的一篇来稿中,有人写道:“工大的每一棵草、每一棵树、每一堵墙、每一幢楼,甚至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其实一草一木总关情,他们听到的是“家”的声音,感受到的是“家”的温暖,回味着的是“家”的味道。正如教育学家布莱森所说:“任何一所学校的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师生发表演说,而且师生的确会注意它,并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和影响。”
  在一次接受校报记者采访中,校医院院长田廷书颇有感慨地说:“我这个人哪,看见学校里哪儿有桌椅坏了,或者路灯不亮了,就要赶紧告诉有关部门修理。久而久之,有人说我太爱较真。可是有一次,我在灌渠旁看见不远处刘自康书记走过来,他忽然停下脚步,仔细看了一下路面上翻起的地砖,然后打电话让人马上来维修,免得学生走夜路崴脚。我这才发现,原来书记比我还爱较真。”
  “较真”——较的其实是一颗真心,是一颗对学校无比热爱的心。随着“家”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家的氛围更浓了,校园环境更美了,师生对学校更满意了,由此,校园里又多出了很多爱较真的人。当看到有人在草地上挖野菜,折弯树枝采果子,甚至在翔源湖里钓鱼,公安处的电话几乎都要被打爆了,电话那头传来的无不是焦急而又气愤的声音:“快来,有人在破坏我们的校园环境……”当看到同学们每天晚自习结束经过慧月桥回宿舍的时候,很容易看不清脚下的台阶,以至一脚踩空跌倒。外国语学院的同学们自发为每一级台阶都贴上了绿色醒目的荧光贴,荧光虽是冷光,散发的却是丝丝暖意。当看到春天的大风将临近街道的垃圾、废料吹进校园,全校志愿者联合开展了“美丽工大”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在斜枝横逸、纷乱交错的矮树丛里费力地进行清理,将散落在校园角落的白色垃圾一扫而空,之后又走进“千米长堤”,“四月份,灌渠里就能进水了。我们要提前把灌渠里的杂物清一清,让美丽工大拥有碧波荡漾。”当看到校园里四季更替的美景,春有油菜花海,秋有向日葵田,翔源湖畔环绿叠翠,校训石旁芳草萋萋,机械学院的曲弋老师举起手中的相机记录着工大的岁月故事,这一坚持就是十年,网友纷纷为之点赞:“只有热爱生活着的这片土地,才能拍出如此暖心的照片。”
  为了让家变得更美,才有了这千百次的自发行动,千百次的无言义举,千百个默默付出的工大人。千言万语汇集成一句话:“这是我的家,我要爱护她。”
  教育无他,爱与榜样。学校尽心尽力去爱每一个工大人,给他们“家”的支持,这每一份爱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听到反哺的回声。散布在祖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个角落的校友们,也在用不同的方式关注着工大这个家、支持着她的发展建设。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仲念念不忘的是工大老师当初对待他这个“调皮”的学生,总是耐心教诲,循循善诱,从不伤害他的自尊心,“对此我心怀感激,从中学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学有所成的徐仲积极促成了沈阳工业大学与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战略合作,共同成立了数字化制造实训培训基地,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与母校合作成立沈阳工业大学空间环境设计院并担任院长的刘佳睿同样感谢在校期间老师能为自己提供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让自己在广阔的艺术天地里自由翱翔。如今刘佳睿的空间环境设计院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实践的大好平台。与此同时,刘佳睿还应邀成为我校文法学院客座教授,为母校发展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目前担任阜新市海州区副区长的校友王蕾因师长的帮助而建立了自信,实现了自我管理,这也为他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对母校常怀感恩之心,很多老师在毕业后依然是他最好的朋友。直到近期他还同学院老师一道慰问走访工大贫困学子,把温暖与爱心传递到学弟的手中。
  近两年来,工大与校友的交流更加频繁,联系更加紧密,情谊更加深厚,让广大校友感受到“家”对他们的思念与关心,也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力。北京校友会为工大图书馆捐赠阅览室和价值一百万元的图书;上海校友会为工大重患家庭送温暖,每年捐助5~6人;各地校友纷纷为学校捐献奖学金,帮助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也许就在此时此刻,便有远方校友正在为工大这个永远的“家”做着自己的贡献,还是那句不变的话,“一朝工大人,一生工大情。”
  “家”文化带来了工大发展的加速度。团结和谐的“家”文化像清凉纯净的山泉冲刷出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像细致润滑的石墨营造出真诚默契的合作氛围,像添柴加炭的高炉催生出火光冲天的熊熊斗志,每个人都一心想着怎样把工大变得更好。近两年来,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不断,重要工作层出不穷,“难与繁”摆在所有人面前,在艰巨考验面前,没有人喊苦喊累,没有人偷奸耍滑,全校教职员工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大家都抱着一样的想法:“我多干一点,别人就少干一点,同事即兄妹,我应该为他们多承担一些;我多干一件事,工大就多受一份益,工大即我家,我应该努力去建设她。家好我才好,我好家更好!”
  《沈阳工业大学报》上曾经登载了这样一件事:校图书馆多个室内地砖起鼓严重,而且成片崩起断裂,据粗略估算至少也有上千块。这些地上的“伤疤”不但影响了图书馆的整体阅览环境而且造成了极不安全的隐患。若在几年以前,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写请示报告,等学校解决”,然而这一次,图书馆领导班子打破惯性思维,主动召集馆员,大家群策群力想办法,从提出一个个方案,到一遍遍反复论证,再到一天天亲手施工,一种非常规的简易地面修复法被初步采纳并进行了多次的洒水和重力试验,从观察上看修复效果良好,也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一滴水能映出整个世界。图书馆的主动作为、抢先出击是众多二级单位转作风、强效能、不断优化服务的缩影。“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称之任。”在校党委以上率下的带领下,全体工大人将建设工大、发展工大、振兴工大的责任时刻记在脑中、摆在心里、扛在肩上,将自己的命运与学校的命运连在一起,与她同荣辱共进退,这样的精诚所至,得到的必然是金石为开。近期学校利好消息不断,省政府批准兴顺校区征用、学校被列为辽宁省重点建设的国内一流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实现零的突破、4个工科专业入列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与全国149所高校联合发布《成都宣言》……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学科水平、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团结和谐的氛围,积极向上的环境也吸引了八方贤才纷至沓来。
  从“你们工大”到“咱的工大”再到“别人家的工大”,近两年,工大的变化有目共睹,工大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工大的未来令人深深向往。“工大是我们共同的家,只要大家都努力争做改革的建言献策者、发展的建功立业者和稳定的坚定维护者,‘工大号’这艘巨轮必将扬帆远航,在新时代建立属于每个工大人的不凡功业。”党委书记刘自康表示,学校将持续加大政治生态、学术生态和育人生态建设,着力打造尊师爱生、长幼有序、其乐融融、其情浓浓的大家庭,早日建成立足辽宁、辐射全国、以工为主、国内一流的新工大!

关闭窗口

   沈阳工业大学 党委宣传部统战部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辽西路111号  邮编:110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