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2日下午,校党委书记刘自康与第三十二届学生会第三十四届研究生会主席团在校部五楼会议室进行集体谈话,对全校青年骨干提出殷切希望,并为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形势政策课。党委副书记李英民、副校长何又春出席会议,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人力资源管理处、学生处、研究生院、团委负责人参加谈话。会议由李英民主持。
刘自康在谈话中首先对第三十二届学生代表大会第三十四届研究生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和新当选的第三十二届学生会第三十四届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表示祝贺,并向在座全体同学为工大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刘自康从三个方面与新一届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团进行了交流。
一是明确党委战略布局
刘自康将学校党委几年来做的几件大事概括为“一二三四”四个方面。
“一”就是着眼建好一个大家庭。倡导家文化,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大家庭,把二级学院建设成一个小家庭,让家的温暖和关爱充满校园。树理念,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家人,视若己出,呵护备至;造氛围,坚持政治生态、学术生态、育人生态三个生态一起抓,三个环境一起建,不断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自家饭桌”看世界杯、全国高校首创的新生“迎心面”、毕业生“骄子宴”、封闭宿舍阳台、设置优质便利的饮用水,以及史上最长春假等举措,让“以师生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解难事,学校把学生需求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学生反应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通过报销专员和网上预约制度解决了报销排长队问题,通过错时上下课和便民盒饭的办法解决了食堂就餐拥挤问题,动员力量帮助患病贫困学生卖家产滞销草莓,为交通事故受伤学生维权,推动北门信号灯落成,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工大不仅有大楼,有大师,更有大爱。
“二”就是实现两个校区大团圆。学校党委本着以生为本,爱生如子的理念,为解决金鹏公寓“无热水、无电梯、无温度”的三无生活环境,在资金紧张情况下新建学生宿舍,通过“两步走”方案,终于解除了学生两个校区奔波之苦,解决了金鹏公寓安全隐患,实现了十年等一回的大团圆,让新生的入学典礼变成了全体工大人建设“家文化”的奠基礼。
“三”就是布局“三个轮子”一起转。学校党委提出把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坚持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三个轮子一起转的总体布局,在理论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工作的重要地位。坚持学生是主体,每年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都专题研究学生工作,且议题比例逐年上升。每年办的民生实事中涉及学生的占到一半以上,切实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夯实筑牢;坚持学生是主人,学校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人地位不动摇,让学生广泛参与评价学校基础性和服务性工作,如“一转二评三满意”机关作风建设专项活动中服务结果由学生评价;坚持学生是主导,学校在制定重大政策和决策时依据的主导是学生,坚持在学生中广泛调研,听取学生意见建议,如五一长假的落实即是关注学生所想所盼、以学生意见为主导的体现。
“四”就是推动“四个一流”一起抓。学校党代会提出建设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三个轮子”是总体布局,“四个一流”是具体举措,包括一流之士、一流之师、一流之吏和一流之校。一流之校的实现,需要一流之士作基础,需要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奋斗,学校对一流之士的培养始终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严格课堂管理,采用多层面、多环节的监督评价考核体系,实行双向规范和约束;严肃考试制度,取消考试、考查之分,引导师生注重学习过程、强化能力培养;严把学业出口,取消清考,提供充分重修学习机会,倒逼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二是明确学校发展走向
十九大以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质量导向愈加明显。我校虽被列为全省创建国内一流大学重点支持高校,但双一流实行的是动态调整和项目化管理。学校正处在发展的历史关键时期,既迎来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学校未来走向何处,每个人都不是看客和过客,都是与学校命运紧密相连的主体,都要与学校党委在方向上始终保持一致。
从机遇来讲,学校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所谓“天时”,即工大抢占了一些有利的先机。各个办学层次占时间之先。纵观学校历史,我校不仅办学早,办本科教育早,办大学早,获批硕士点、博士点的时间也都比较早,均走在省属其他高校前列;改革再出发占风气之先。处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学校党委顺应潮流抢抓机遇,年初时就将今年确立为改革再出发的元年,在学校网站上开设“改革大家谈”专栏,全面宣传改革理念,烘托改革氛围,改革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在校园内不断升温。学校定位占部署之先。今年我校被省里正式列为冲击国家一流大学的高校之一,这恰与我校在2017年党代会上确立的创建区域一流大学的目标定位相吻合。学校党委的提前谋划和科学部署为学校发展赢得了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目前,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已深入人心,全校上下信心坚定,士气高涨。所谓“地利”,即工大有突出的布局优势。所处地域来看,学校具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区位优势,东北振兴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东北调研,两次参加辽宁代表团讨论座谈,孙春兰副总理和教育部专题调研组先后赴辽调研,都释放了新一轮东北振兴和辽宁振兴蓄势待发的强烈信号。我校的学科专业布局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需求高度契合。所处地理位置来看,学校地处辽宁的省会城市沈阳,座落于具有“东方鲁尔”之称的铁西老工业基地,位于装备制造业聚集的国家级开发区,毗邻中德装备园,拥有有利的政策环境优势和丰富的办学环境资源;所谓“人和”,即工大有“家文化”做基础,政通人和,人心思进。从领导班子来看,团结和和谐,干事创业,连续两年考核获得优秀等级,带领学校在省绩效考核中连续两年名列前矛;从中层干部来看,换届工作风清气正,行稳致远,现岗中层干部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获得师生员工高度认可;从教师队伍来看,通过“初心大讨论”的持续推进,教师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焕然一新,安心教书、潜心育人,涌现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获得者、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先进典型;从学生队伍来看,通过家文化的持续熏陶和洗礼,学生对学校的认可和热爱程度显著提升,在学校各项事业中积极发挥主人翁作用。
从挑战来看,目前学校面临形势十分严峻,自身还存在很多短板和不足。思想观念不赶趟。学校思想僵化、封闭保守的氛围还很浓,打破惯例、改革创新的意识仍较弱;学科专业布局不赶趟。虽然我校今年获批了五个新兴专业,但现有学科专业布局不优,结构不好,有些专业已不适应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需要,拖了学校发展的后腿;高端人才支撑不赶趟。我校虽然有院士,但是后备人才没有培养起来,虽然引进了机械学院刘伟军教授,但高端人才引育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重大科研成果突破不赶趟。我校虽然创造了4个“中国第一”,去年也取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突破,但近年来标志性科研成果产出乏力,这与我校创建全国一流大学的目标极不相称;教学保障不赶趟。学校教育信息化、国际化水平还有点低,宿舍、食堂、教学楼、图书馆还有点挤。
三是明确自己奋斗目标
一流大学既需要一流之师,一流之吏,更需要一流之士。一流大学的建设,人人都责无旁贷,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优秀代表,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刘自康对与会同学提出了四点要求。
纯洁底色,带头修身。做人要有纯洁的底色,要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心的全面发展。“德”,就是要勤于修身,树立良好品德。要加强个人品德、社会公德、爱党爱国爱民的大德修养,做到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体”,就是要加强体育锻炼。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要带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参加“路跑”以及各类体育活动;“美”,就是要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青年人要陶冶美,感受美,欣赏美。除了仪表美,还要有心灵美和行动美;“劳”,就是要爱劳动。要有深厚的劳动情怀,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价值观。学生干部要带头美化校园环境,清洁寝室卫生,通过劳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心”,就是要心理健康,意志坚强,要加强历练和磨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养成坚强、顽强、抗压的心理素质,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回归本色,带头学习。作为学生干部,要先当学生,再当干部;作为学生会主席,要先搞好学习,再作主席。学习不好做工作就会缺少威望,难以服众。团委要对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从严要求。要学习创新理论。理论学习看似枯燥乏味,但意义重大,作用重大,与个人成长关系密切。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主要依靠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所以,要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成长成才指明前进方向;要学好专业知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业知识是走向社会的敲门砖,更是一生的看家本领,要将其学精、学深、学透。《大学》里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最终止于至善。无论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要按照这个路径加强专业学习,不断增加专业技能,为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要学好优秀文化。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要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工科生更需要学习多方面知识,增强人文素养。要读经典名著,多读哲学经典、史学名著、文学名著等书籍,在经典著作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要参加社会实践。学贵履践,知行合一,不仅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不能读死书,还需读活书。《红楼梦》中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投身社会实践,在民族复兴、辽宁振兴的伟大进程中努力锻炼自己。
精彩角色,带头奉献。作为学生干部,要扮演好角色,讲奉献讲付出,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在服务他人中成长自己。要有爱心,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会工作;要有真心,真心诚意对待学生,真抓实干对待工作;要交心,要以爱换爱,以信任交换信任;要走心,要学会换位思考,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做好学生会工作,必须把握工作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学生工作无小事,作为学校、老师的参谋助手,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注学校的发展,为学校提出好的意见建议。
积淀成色,带头拼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生干部要多付出,多历练,增加资本,储备技能,提高人生含金量,为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多思增脑力,要有理想,更要有思想,虑事要周,理事要深;多写强笔力,写作是一项终身受益的重要技能,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要多思多看,多写多练,写出一手好文章;多说练辩力,要多说多练,敢于站到台前,敢于发声亮剑,拥有过硬的表达能力;多干积实力,要少官气,重实干,少暮气,重创新,在完善学生治理体系,打造家文化和建设一流大学中发挥关键作用,做出重要贡献。
刘自康表示,校党委将一如既往地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既要为学生成才创造良好环境,也要为学生成长负起责任;校党委将一如既往地重视支持学生工作,坚持把学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党委工作整体布局中谋划。学校各职能部门要给予全方位支持,共同推动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校党委将一如既往地帮助引导学生干部成长进步,在政治上多关怀,学习上多关注,工作上多关爱,生活上多关照,引导学生干部真正成长为校园的学生领袖,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目前学校和国家民族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希望广大学生干部和全体学生要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时代的奋进者。
最后,刘自康送给与会同学三句话:“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劳动、创造、进步,无止无休;爱真、爱善、爱美,不折不扣”;“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每个不曾扬梦的夜晚都是对生命的亵渎。
李英民在总结时指出,党委书记刘自康同志的讲话既是一次入脑入心的谈心谈话会,又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形势政策课,对于今后学生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就如何贯彻好此次会议精神,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各部门要对标检查指导各项工作,团委、学生处、研究生院要抓好在团学组织和学生中进行传达学习,要把讲话精神学深悟透;二是要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各部门要全面贯彻党委对学生工作的要求和任务,将会议精神作为指导今后学生工作的指南,不断提高为学生服务的能力;三是要齐抓共管,做好学生工作的管理、服务和保障工作。各部门要加强对团学工作的指导和关注,让会议精神落地生根,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更健康和优质的环境。最后希望学生干部要严于修身,老实做人,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在创建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放飞青春梦想。
会上,校团委书记任大林汇报了学代会、研代会召开情况。第三十二届校学生会主席倪田野、第三十四届校研究生会主席袁帅、电气工程学院第三十二届学生会主席李帅分别在会上作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