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通知: · 关于开展2023年辽宁省和沈阳市统战理论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3/04/06      · 关于举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的通知    2023/01/05      · 关于举办第三届沈阳工业大学校园网络文化节的通知    2022/09/22      · 关于开展2022年“兴辽英才计划”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举荐遴选工作的通知    2022/09/16      · 关于开展2022年学术道德建设征文活动的通知    2022/09/14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职能 
 理论学习 
 公告通知 
 党章党规 
 媒体工大 
 综合新闻 
 电子校报 
 
  媒体工大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工大>>正文
【中新网辽宁】【北斗融媒】奋进一流大学 助力工业强国——沈阳工业大学“非凡十年·教育巡礼”
2022-10-09 19:49  

23FEC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天高海阔,气象一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沈阳工业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通过理念牵引锚定发展新目标,通过深化改革强劲发展新动力,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开拓发展新空间,绘就守正创新、欣欣向荣的发展画卷。

沈阳工业大学中央校区

党建引领,改革发展“乘风破浪”

十年来,学校坚持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深化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稳管党治党“方向盘”,校准办学治校“定盘星”,引领学校各项事业长足发展。

抓好组织建设,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3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2个党支部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6个院系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学校党委获评辽宁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政治过硬工大、廉洁干净工大、担当成事工大”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已在学校落地生根。

科学选人用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坚持思路创新,以“主动退让”助推“能上能下”;坚持管理创新,以“一人一岗”引领“双向回归”;坚持方法创新,以“优推实测”体现“科学选人”;坚持制度创新,以“惠师政策”彰显“工大真情”,切实将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完善制度体系,学校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修订《沈阳工业大学章程》《沈阳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完善学校全委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议事规则,学院党政联席会、党组织委员会议事规则和党组织工作细则,形成“章程—学校基本制度—部门规章制度—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四个层面制度体系,学校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推进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势头全面提速。科学谋划“一线两轴三轮四点多面立体”改革思路,对治理结构、治理体系、治理过程进行顶层系统设计,开展全校思想大解放讨论,凝聚改革共识,两次修订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释放办学活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辽宁省年度绩效管理考核多次取得佳绩。

聚力攻坚克难,制约发展难题全面破解。聚焦师生关切的老大难问题,下大力气解决了许多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顺利完成兴顺校区整体置换,与辽阳市政府签订共建辽阳分校协议,推动分校发展进入快车道。完成工程实训中心、体育场馆、信息网络等改造工程,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沈阳工业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1253行动计划”

锚定一流,内涵建设“提质增效”

十年来,学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抓内涵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学院“三个布局”,强工、厚理、优文、补医“四科共谋”,向着双一流的目标稳步迈进。

学科布局更加合理。新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新增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自主调整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学校共有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交叉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个,辽宁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两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1个学科进入前20%,2个学科进入前30%,6个学科进入前50%。

专业质量显著提升。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3项。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教育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获批省级各类专业建设项目91项、省级本科教学成果奖122项,承担省级教改项目297项、开放办学校际合作项目43项。新增机器人工程、工业智能、大数据科学与技术、智能建造等新工科专业,建设以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为重点的新兴专业和特色专业集群。获批3项国家级、4项省级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国际合作实现新突破。拓展教育交流合作新形式,设立“一带一路”耿飚奖学金,获批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项目。先后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入选“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获批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国际课程出国留学项目,成为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战略合作伙伴,开启国际化办学的新篇章。

创新创业教育跃上新台阶。学校聚焦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运行机制、实践训练等领域,构建了“12345”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48个专业重新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建设特色课程群,4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建成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5957平方米。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人才工作体制实现新发展。“带土移植”引才,“培土嫁接”用才,“改土育壤”留才,全面激活引才用才“一池春水”。创新出台六方面30余条人才引育举措,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9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各类省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16人。采用“一人双岗”等灵活多元的岗位聘任机制,对科技人员创办企业实施5%黄金股激励机制,此举入选国家发改委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

全体学生入住中央校区“大团圆”

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德才兼备”

十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性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新发展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塑发展理念促新风。学校锚定“七个工大”建设目标,提出并践行教学、科研、学生工作“三个轮子”一起转;政治生态、学术生态、育人生态“三个环境”一起建;一流之“士”、一流之师、一流之“吏”、一流之校“四个一流”一起抓的理念。教师回归于教,学生回归于学,一流之师育一流之士的新格局已然形成。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团队等一流之师辈出;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流之士涌现。学校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辽宁省文明校园等荣誉。

重思政建设显新貌。成立全国首家以“四个自信”命名的研究机构,组建全国高校为数不多的课程思政中心实体机构,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全面落实政策待遇。学校获评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五四红旗团委,5个项目入选辽宁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项目。获批辽宁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2个、网络名师工作室2个、辅导员名师工作室2个。涌现出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多次报道。

强文化之基育新人。树立“先学生后教师再干部”的工大规矩,打造良好政治生态。升级改造校史陈列馆,开展“我的工大记忆”系列活动,深挖和传承学校70多年办学积淀的工大精神。践行“以师生为本”理念,持续塑造以“家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毕业生“骄子宴”、新生“迎心面”、教师节“尊师餐”、疫情防控爱心互助等一系列暖心举措,72小时筹集募捐百余万元善款的爱心接力,设立150万扶危济困专项基金、200万教学卓越奖,都让“家文化”品牌深入人心,成为助推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

2021年学校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光辉的历程》

科技创新,支撑发展“敢为人先”

学校瞄准国家和辽宁现代工业发展急需,聚焦高精尖领域研究,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大力转化科技成果,以实际行动服务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实施“创新驱动”,勇挑科学研究重担。签订“五技”合同总计2550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46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458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99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50件,进入辽宁省政府发布的《2020年辽宁省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中高校转让专利量榜前三,入围“中央企业重大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创新联合体密封件攻关协同体”。

拓展“科研平台”,提升科学研究和服务能力。建成国家、省、市、校四级科研平台体系,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获批组建省级科研平台13个,省市级人文社科基地7个,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1个。

构建“开放格局”,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组建辽宁装备制造产业校企联盟等5个联盟,创办辽宁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院。推进校企协同创新,从科技成果转化源头做起,通过优势互补、成果共享,打通科研立项、产品开发、产品中试、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辐射的全流程,先后组建校企研究院20余个;推进校地深度融合,近年来科技成果在辽转化率平均80.2%,科技成果在辽转化数量和转化率位于省属高校前列。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园企业63家、在孵企业50家,入园企业总产值15亿元以上,在全国和辽宁省绩效评价中成绩优异。

1441B

2021年,学校成立“四个自信”研究暨课程思政指导中心

回望方知行渐远,登高更觉天地阔。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沈阳工业大学,将以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坚定不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推进“七个工大”建设为重点,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继续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沈工大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链接:

【中新网辽宁】: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228375.shtml;

【北斗融媒】:https://bdrm.bdy.lnyun.com.cn/NRpaisss/NRfx_pl.html?id=433599313449325296&divcol=202210

关闭窗口

   沈阳工业大学 党委宣传部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辽西路111号  邮编:110870